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新闻资讯

河南温县:党建CBD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
来源:河南电视台网

2019年以来,河南焦作市温县进一步探索农村党建新模式,积极引导建设村级卫生室、文化广场、便民超市、幸福院等公共服务设施,推动合作社等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聚集,构建集政治引领、议事协调、教育培训、文化活动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相配套的党建综合体,增强党支部组织力、战斗力、凝聚力,引导群众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,围绕经济社会和民生大事,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,加快乡村振兴,助力全面小康。河南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孔昌生称赞农村党建综合体是“村子里的CBD”。

截至目前,温县已建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党建综合体90个,占全县262个行政村的1/3。该县农村党建综合体,得到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称赞,并在全市推广,成为焦作农村党建的一张名片。

聚思想,让群众听党话、跟党走

组织“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会”,党员群众思想接受洗礼;阅读党史、革命史、新中国史,组织研学活动,汲取理想信念给养;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,分享党员成长故事;结合乡村振兴、脱贫攻坚、环境整治、基层治理等工作现场讲授理论、方法……在温县党建综合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各村党组织不断创新形式、拓展途径,激励党员群众学深悟透新思想、全面践行新理念。“综合体建成后,村里举办了宣讲会、恳谈会、议事会,还有‘好媳妇、好婆婆’评选,既能了解方针政策又能知晓村里发展计划,还可以读书、看电影,是咱们群众的好去处!”温泉街道觉世头村党支部书记任杨德说。

667个党组织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党建标识夜间点亮星空,党建长廊、党建主题公园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……这些都是“两个坚决维护”的有形化体现。

村史馆是党建综合体不可或缺的部分,记录着乡村的发展变迁,又承载着村民的时代记忆。在温泉街道西南王村村史馆中,陈列着该村英烈们的生平事迹,从“抗美援朝”三兄弟,到“维和英雄”申亮亮,一张张老图片、一件件老物件儿、一个个老故事无不都传承着红色基因。听说村里要建初心使命馆,西南王村的村民们自发捐出各种各样的毛泽东纪念章、革命年代的物品,一份保留50多年的入党申请书更是让人产生敬意。

农村书屋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。招贤乡安乐寨村党建综合体的“兄弟书屋”, 由经济学家王梦奎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兄弟捐献故居而建,藏书量达1.6万册,图书借阅者达5万人次。老党员王梦醒退休后,一直义务为群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。书屋每年寒暑假都面向村里的孩子们举办读书能手和征文活动,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。

聚服务,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、获得感

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,“空心化”“三留守”等问题日益突出,群众养老托幼需求增加,服务场所分散、资源利用率不高,群众办事需跑多趟……针对这些新问题,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,温县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。

温县县委加大统筹力度,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,推动村级便民服务、议事协调、文体娱乐、养老托幼等设施向“两委”办公场所集聚,形成“一核多翼”的综合性党建阵地。

听取群众意见建议,融入群众的需求期盼,才能把党建综合体建在群众的心坎上。村“两委”干部集中办公、轮流值班,为群众全程代理、限时办结6大类28项便民事项;无职党员、乡贤能人主动在综合体中承担各项服务,乡贤议事厅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孵化地;幸福院解决了农村年轻劳动力的“后顾之忧”,成为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享受新生活的乐园;农产品交易市场成为农村特色农产品销售的集散地;村史馆成为了创造集体记忆、促进邻里互动、促进文明新风的助推器;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,每到夜晚,村里老少齐聚在广场上跳舞、健身……党建综合体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。

招贤乡仓头村是从新安县搬迁过来的移民村,进村道路绿树成荫,双向四车道宽阔平整,偌大的中心广场上,礼堂、戏楼依次排开,干净整洁的“幸福院”、藤蔓葳蕤的休闲长廊、充满历史味道的村史馆和庄严肃穆的党员活动中心,都让人印象深刻。“党建综合体为群众提供的服务贴心又周到,老百姓到一个地方能把许多事都解决了。群众有什么意见,反映给村‘两委’,很快就能得到答复。”仓头村村民刘振堂说。

为切实推进幸福院建设,民政部门保障建设费用和运营经费,人社部门设置公益岗位,卫生部门建设卫生室和健康小屋,并配备医疗器材。“住到幸福院,孩子们不用忧心俺,能放心外出打工了。”招贤乡安乐寨村70多岁老人王梦庆说,这儿有娱乐室、休息室、医务室,上午和老朋友们打打牌,中午在食堂吃饭,下午就到医疗室的按摩椅上按摩放松。门口是超市和诊所,诊所还能和县里的医生直接视频问诊,看病不出村,真是太方便了!

聚发展,让群众增收益、得实惠

番田镇三陵村曾经是河南省级贫困村,2016年底才摘掉贫困帽子。如何让党建综合体既惠民又“生金”,村党支部多方考察、研究,最终“拍板”把争取到的160万元省级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,用来建设惠泽村民及周边村落的幼儿园。通过市场化运作,引入知名教育集团运营,既解决了240名学前儿童入托难问题,村集体每年还可分红16万元,可为村内的公益类服务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“加油”。

岳村街道牛洼村党建综合体的议事厅,晚上也总是灯火通明,“流转获租金、打工挣薪金、经营赚现金、入股得股金”的发展模式经过数轮讨论,最后由村民代表投票高票通过。村“两委”班子和部分党员干部自筹资金12万元,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在本村流转耕地80亩,种植小麦良种、洋葱、草莓等作物。村“两委”干部和党员在技术、信息、劳务、协调等方面提供服务,当年村集体即收入20万元。

以党建综合体建设为契机,形成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合力。2018年,温县共发展种植、养殖、农机服务、信息中介等合作社1379个,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835宗,增加集体收入600多万元;投资1991万元,实施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13个,村均集体经济增收9.5万元。全县262个村,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以上的村76个,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村达到180多万元。

一“子”落激活满盘“棋”。党建综合体通过整合资源,下沉政务审批事项,提质村级便民服务,支部建设有了抓手,支部工作更有章法、更有力量了,政治功能明显提升,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。党建综合体犹如能量巨大的磁场,把党员群众牢牢吸引在周围,成为农村聚服务强阵地、聚民心感党恩、聚资源谋发展、聚功能惠民众的有效载体,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。

(原载于2019年11月8日焦作日报客户端)